相关链接
Copyright © 佛山市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567号
2025-01-02
南海区,这片位于广东省中南部、珠江三角洲腹地、佛山市中东部的土地,承载着悠久而厚重的历史。其名字的起源,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秦朝。
秦始皇三十三年(公元前 214 年),秦军挥师南下,统一岭南,在此地设置桂林、象郡、南海三个郡,南海郡之名应运而生,因郡地濒南海而得名。彼时的南海郡,辖区辽阔,涵盖了现今广东的大部分地区,包括旧广州、韶州、惠州、肇庆、南雄诸府州及高州府北境,还涉及广西旧平乐府东境、梧州府东南境等地,其郡治设于番禺县。南海郡作为秦朝岭南三大郡之一,实力超群,是中原政权对南方沿海地区实施有效管辖的关键据点,为后续该地区的发展与融合奠定基石。
岁月悠悠,朝代更迭,南海地区的建制屡经变迁。隋开皇九年(589 年),南海郡建制废除,原郡地改设广州部总管府;十年(590 年),以原南海郡治所在地番禺县设置南海县,南海县的行政区划建制自此开启。此后,虽历经多次调整,诸如仁寿元年(601 年)因避太子讳改广州为番州,大业三年(607 年)罢番州复置南海郡,唐武德四年(621 年)废南海郡置广州,天宝元年(742 年)改广州为南海郡,乾元元年(758 年)复改南海郡为广州等,但南海县始终作为重要的行政区域存在,其名称也得以延续。
五代南汉乾亨元年(917 年),南汉政权以广州置兴王府,撤销南海县建制,析南海县地为常康、咸宁二县和永丰、重合二场;北宋开宝四年(971 年)灭南汉后,废兴王府,复置南海县,属广州。此后,南海县在南宋、元、明、清各朝代,皆隶属于相应的府级行政区,持续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巨变。中华民国元年(1912 年),裁撤府级建制,南海县直隶广东省;三年(1914 年),属粤海道;十四年(1925 年)道级建制废除,复直隶广东省。此后,又历经多次行政隶属调整,在不同时期归属于西区善后管理委员会、中区绥靖公署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等。
新中国成立初期,南海县直隶于省,后由广东省派出机关分管。1950 年 1 月 - 1952 年 11 月为珠江专员公署,1952 年 11 月 - 1956 年 2 月为粤中行政公署,1956 年 3 月 - 1958 年 11 月为佛山专员公署,1958 年 11 月 - 1959 年 1 月为广州专员公署,1959 年 1 月 - 1967 年 1 月为佛山专员公署,“文革” 期间的 1967 年 3 月 - 1968 年 3 月属佛山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军管,1968 年 3 月 - 1979 年 4 月为佛山专区(1970 年 10 月改为佛山地区)革命委员会,1980 年 1 月 - 1983 年 6 月为佛山地区行政公署。1983 年 6 月,广东省实行市管县制,南海县隶属于佛山市。1992 年 9 月,南海撤县设市;2002 年 12 月 8 日,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南海市,设立佛山市南海区,以原县级南海市的行政区域(不含南庄镇)为南海区的行政区域,南海之名沿用至今,成为佛山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,持续书写着新时代的辉煌篇章。
截至 2023 年底,南海区户籍人口达 179.78 万,常住人口为 367.54 万,这片土地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扎根、奋斗。众多民族在此和谐共处,其中汉族占主体,壮族、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同胞也为南海增添了多元文化色彩,他们用智慧与汗水共同铸就南海的繁荣,让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生机与活力。漫步南海街头,能听到粤语、普通话等多种语言交织,看到传统岭南建筑与现代高楼交相辉映,不同民族风格的服饰、美食琳琅满目,各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、相互促进,形成包容、开放的南海文化氛围。从古老的节庆习俗到现代的社区活动,处处彰显着民族团结一心、共创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。
西樵山,这座屹立于南海区西南部的国家 5A 级景区,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散发着无尽的魅力。它是一座古火山,历经岁月雕琢,拥有独特的地质奇观。粗面岩、凝灰岩等构成的山体,诉说着远古火山喷发的磅礴力量;石燕岩采石场遗址,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,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勤劳与智慧。
西樵山植被繁茂,四季如画。72 座山峰层峦叠嶂,主峰大科峰海拔 344 米,登顶可俯瞰壮丽山河。山间 36 个岩洞神秘幽深,28 处瀑布如银河落九天,200 多口清泉潺潺流淌,水资源极为丰富。这里还是生物的乐园,锦鸡、春莺等珍稀动物穿梭其间,常绿阔叶林、珍贵阔叶林等植被郁郁葱葱,森林覆盖率极高,每一口呼吸都饱含负氧离子,是大自然赐予的康养胜地。
作为佛道圣地,西樵山人文底蕴深厚。宝峰寺庄严肃穆,香火鼎盛,寺内建筑气势恢宏,佛像慈悲祥和,吸引着无数信徒与游客前来朝拜祈福。南海观音像更是标志性景观,净高 61.9 米,法相慈悲庄严,俯瞰众生,为人们带来心灵慰藉。四峰书院遗址等古迹众多,彰显着深厚的文化积淀,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千古佳作,使其荣获 “理学名山” 美誉。
西樵山还是民俗文化的汇聚地。每年举办的观音诞、大仙诞等传统民俗活动,热闹非凡。届时,信众云集,诵经祈福,还有舞龙舞狮、戏曲表演等民俗节目精彩上演,传承着古老的文化记忆,让人沉浸在浓郁的民俗氛围中。
千灯湖,位于南海区桂城北部,是城市中的一片绿洲。公园始建于 1999 年 7 月,至 2017 年已升级为千灯湖中央公园,建成面积约 95 万平方米。其名源于园内 1300 余盏景观灯,夜晚华灯初放,千灯齐明,如繁星坠落人间,美不胜收。
千灯湖呈 L 型,湖面约 88000 平方米,湖岸线长约 2.2 公里,湖水清澈,波光粼粼。岸边大小溪流 5 座,潺潺流水与大湖相映成趣;大掩体商铺 2 座、湖岸咖啡屋一座,为游客提供休憩之所。山顶大灯塔 6 座(塔高 28.5 米)、湖岸边灯塔 2 座(塔高 18.5 米)以及 48 米单跨钢拱桥观灯桥,构成独特景观。湖中常有游船穿梭,游客可泛舟湖上,欣赏沿岸美景,感受微风拂面的惬意。
公园绿植丰富,花草树木精心布局,四季皆有美景。春季繁花似锦,粉色异木棉、娇艳杜鹃等争奇斗艳;夏季绿树成荫,为行人遮挡烈日;秋季银杏金黄、枫叶火红,色彩斑斓;冬季暖阳映照,草木依然葱茏。市民广场喷泉灵动,石雕精美,新建的巨型艺术装置狮头 “醒” 高达 12.8 米,是佛山潮玩新地标,吸引游客纷纷打卡留念。
夜幕降临,千灯湖开启梦幻光影秀。五彩灯光交织,勾勒出建筑、桥梁、树木的轮廓,美轮美奂。湖中的音乐喷泉随音乐节奏舞动,水柱变幻多姿,最高可达数十米,与灯光相互映衬,如梦如幻。周边商圈灯火辉煌,灯湖西街美食云集,人们在欣赏美景之余,还能品尝地道小吃,感受人间烟火气。
南海影视城,作为中央电视台直属影视摄制基地,为游客打开一扇穿越历史的大门。它位于南海区狮山镇,分为三大景区和一个表演区,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貌完美呈现。
步入影视城,仿佛穿越时空。恢弘大气的皇宫建筑群尽显皇家威严,红墙黄瓦、金碧辉煌,让人仿若置身古代宫廷,想象着帝王将相的风云故事。古朴典雅的江南水乡,青石板路、小桥流水、白墙黑瓦,充满诗意柔情,“撑着油纸伞,独自彷徨在悠长、悠长又寂寥的雨巷” 的画面跃然眼前。充满异域风情的港澳街区,复古招牌、欧式建筑林立,展现着独特魅力,是拍照打卡的绝佳背景。
影视城内精彩表演不断。《三英战吕布》重现三国英雄的豪情壮志,演员们身着古装,骑着骏马,在沙场上激烈厮杀,马蹄扬尘、刀光剑影,让观众热血沸腾。《靖港水战》还原历史战役,逼真的特效、震撼的场景,带游客感受战火纷飞。游客还可换上古装,体验影视拍摄,当一回剧中人,留下独特回忆。
这里拍摄过众多知名影视作品,如《三国演义》《太平天国》等,漫步其中,说不定还能找到熟悉的场景,重温剧中经典片段,感受影视艺术的魅力。
南国桃园,位于南海区北部松岗镇,是一处如诗如画的旅游休闲娱乐度假区。园区总面积八平方公里,山水相依,景色宜人。
园内十多个海拔百米左右的山丘连绵起伏,平顶山、尖峰岭等各具风姿。大小山塘、水库星罗棋布,碧波荡漾,湖水清澈见底,倒映着蓝天白云、青山绿树,宛如一幅水墨画卷。绿色植被覆盖率达 90% 以上,漫山遍野的树木郁郁葱葱,繁花似锦,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芬芳,是远离尘嚣、放松身心的理想之地。
作为著名的桃花之乡,每年春节期间,南国桃园的桃花竞相绽放,漫山遍野的桃花如粉色云霞,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赏花祈福。此时,园内举办桃花节,除赏花外,还有民俗表演、美食展销等活动,热闹非凡。
园区休闲度假设施完备。南海观音寺庄严肃穆,香烟袅袅,信徒虔诚朝拜,为心灵寻得宁静港湾。中央电视台佛山南海影视城,带来穿越古今的影视体验。碧波湖鹭鸟天堂,是鹭鸟栖息地,众多鹭鸟翱翔栖息,构成自然生态美景。还有高尔夫俱乐部、乡村俱乐部、桃园娱乐城等,满足不同游客需求,无论是休闲度假、康体娱乐还是商务会议,都能在此找到完美体验。
西樵大饼,作为佛山乃至广东家喻户晓的传统美食,有着 500 多年历史,堪称 “广东四大名饼” 之一。它以面粉、白砂糖为主要原料,辅以西樵山清泉,经多道工序精心烘烤而成。
其制作工艺极为考究,需先将面粉、清水、鲜酵母混合制成面种,待其发酵后加入白糖、猪油、食粉等揉匀成面团,再搓成扁圆形放入饼盘,撒上扑粉,入炉用中火烘烤。刚出炉的西樵大饼,个大如盘,大者可达 2 市斤,一般也重半斤左右,颜色白中微黄,表面覆盖着一层薄粉,入口松软,清香甜滑,食后不觉干燥,带有独特的发酵香气,可与鸡蛋糕相媲美。
西樵大饼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,它因形如满月,寓意花好月圆,在当地婚嫁喜庆、探亲和过年过节时,常被当作礼品赠送。男方娶亲时,会分两次送饼,第一次送饼为订婚饼,双方协定聘礼后,再送饼至女家,女家依亲疏关系分派给街坊邻居、亲朋好友,饼送得越多,越显男方家底殷实,这一传统风俗至今仍保留着,使其成为西樵镇旅游饮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。
九江双蒸酒,始创于清道光初年,距今已有 200 年历史,是南海九江镇的骄傲。此地 “巷巷有酒坊、街街有酒店、人人论酒经”,九江双蒸酒凭借独特的酿造技艺,在华南乃至东南亚久负盛名,被誉为 “故乡水、家乡酒”。
其酿造选用优质大米、黄豆,辅以清冽西江之水,经蒸煮、发酵、蒸馏等多道工序,成就 “玉洁冰清、豉香纯正、醇滑绵甜、余味甘爽” 的独特风味。这酒不仅是日常饮用佳酿,更是烹饪好帮手,煎、炒、炖、炸、做汤、制甜品,皆因它而风味大增。
九江人以酒入馔,创造出全酒宴,一桌十几个菜,皆用九江双蒸酒参与制作,却只闻酒香,食无酒味。如醉翁鸡,以酒代水烹制,鸡肉鲜嫩,酒香四溢;花雕醉虾,鲜虾在酒中浸泡,入口鲜甜,酒香悠长;酒酿丸子,软糯丸子搭配醇厚酒酿,甜而不腻,余味无穷。全酒宴是九江饮食文化精髓,在冬日,暖身活血,备受青睐。
大沥盐步秋茄,有着超 300 年种植历史,是南海十大名食材之一,为 “夏日限定” 美味。其形如 “观音手指”,碧绿细长,粗不及中指,长 6 至 8 寸,尾部微微勾起,模样别致。它之所以品质出众,得益于盐步永平村肥沃的黑泥土地,种出的秋茄皮薄、肉滑、瓤幼嫩,每年五月至十月成熟,1 斤约有 12 - 14 条,收成高峰期,10 亩地日产可达 300 - 500 斤。
盐步秋茄一身清淡百味香,无需复杂烹饪,清蒸便能最大程度展现其鲜美。简单蒸熟后,淋上生抽、热油,入口嫩滑,清甜滋味瞬间在舌尖绽放;豉油皇秋茄,将秋茄置于酱油中捣烂,再整条放入口中,下饭堪称一绝;还有酿秋茄、焗秋茄、焖秋茄等多样做法,与各种食材、调料巧妙搭配,变幻出无数美味。端午至中秋,是品尝盐步秋茄最佳时段,此时来南海,千万别错过这道时令佳肴。
南海区,宛如一颗镶嵌在珠江三角洲的璀璨明珠,融合了厚重历史、多样人文、绝美景观与诱人美食。从秦朝南海郡的初设,到如今现代化的蓬勃发展,它见证了岁月沧桑,承载着先辈智慧。西樵山、千灯湖、南海影视城、南国桃园等景点,展现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之美;西樵大饼、九江双蒸酒与全酒宴、大沥盐步秋茄等美食,满足味蕾,传递独特饮食文化。这里还是民族融合的温馨家园,各民族携手共创繁荣。南海区正以开放包容姿态,迎接八方来客,诚邀您漫步其间,感受历史温度,领略自然魅力,品味美食风情,开启一场难忘的探索之旅,相信南海之旅定会成为您心中的美好记忆,留下无尽回味。